泉州市政府、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 政协委员建言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

  • 发表日期:2020-11-30 16:01
  • 字体大小:

市政府、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政协委员建言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1月30日,市政府、市政协召开会议,围绕“农村饮用水安全”民主监督议题进行专题协商。

  协商会上,市政协副主席林志建代表课题组作了主题发言,6名市政协委员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就如何保护好水源地环境、深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等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主题发言

  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广大农民福祉,让农民喝上安全水,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我市累计投入资金10.81亿元。全市建成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690处,其中千人以上集中供水工程341处(含千吨万人以上规模供水工程44处)。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0%、84%。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和自来水普及率将分别达到93%、87%以上。数据表明,我市农村饮水安全总体有保障,但实现“喝好水”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今年5月以来,市政协成立课题组,深入德化县、南安市、惠安县等地,走访部门和行业企业,召开多场座谈会,听取意见、汇集智慧、精准把脉,形成了具有前瞻性、实操性强的主题报告,从8个维度提出了20条建议。

 

立足长远统筹规划

 

  1.总体要求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老区苏区发展的决策部署,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农村供水工程为抓手,以创新运营管护机制为载体,以水质水量达标为重点,全面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2.统筹规划“十四五”农村供水

  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实施方案》文件精神,2020年底前,编制完成县域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规划,形成“一县一网”或“一网多县”供水新格局。

  立足实际,着眼长远,以县(市、区)为单位,按照城市和农村供水行业标准,编制“十四五”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

  分阶段分步骤统筹推进项目建设,以县城区为核心、建制镇为中心、渐次辐射村组,逐步建立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到2025年,规模化水厂服务人口覆盖率大幅提高,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每人每天水量不低于60升,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标准,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城乡供水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一地一策补齐短板

  3.因地施策补齐短板

  针对水量水质不稳定的问题,要摸清现状,因地制宜,一地一策,补齐水源、水厂、管网等工程短板,改扩充足水源,建设规范水厂,推进农村分区分片集中供水等。

 

守住脱贫底线

  4.坚决守住脱贫底线

  2020年底前,对全市88个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跟踪监测全市18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3.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状况,保水量、保水质、防反复等。

 

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5.合理构建实施主体

  以县(市、区)为单元,组建或新建供水主体,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同时鼓励和支持实施主体对城乡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实行一体建设、一体运维等。

  6.因地制宜建设供水工程

  农村供水情况较为复杂,供水工程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若能一体化则实施一体化,不具备一体化条件的村居(角落)尽量采取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进行供水。不适合建造集中式给水系统的地区,可采取分散式供水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供给安全。

  7.创新投资融资机制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需要资金规模较大,既需要政府的投资补助,更需要多方筹措资金。可以考虑的投融资方式主要包括政府投资补助、社会投资以及受益群众自筹,以及银行贷款、专项债券、资产证券化、保险资金等。

  8.健全财政支持机制

  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本金分类、分档支持政策;建立市级财政适度激励支持机制。县级政府加大各类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支持农村供水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并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财政贴息等。

 

强化农村饮用水资源地保护

  9.做好现有水源地的保护工作

  广泛开展水系绿化、库区生态建设和水源涵养林造林,大力实施中小河流污染专项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处理模式,加大对畜禽粪便等有机废物的收集还田力度。启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摸底调查,全面整治水源地周边村庄环境。

  10.做好水源地规划保护工作

  合理规划新增农村饮用水资源地保护区。加快完成供水人口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农村水源地保护区划定,统筹开展农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供水水源保护范围或卫生防护范围划定。全面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评价“三同时”制度,做到建成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

  11.合理调配农村饮用水资源

  全市范围内统筹规划已经政府组织确定的水源地,做到优质水源可实现合理共享。同时,可以考虑通过铺设供水管网实现山区水库或江湖优质水资源实现多地多厂共享。

  12.构建农村饮用水安全信息管理平台

  利用GIS、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搭建农村用水、供水、污水治理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由水源地到用户终端的全程监控、实时预警、政府监管、公众监督等运维管控功能。

 

完善水环境“双向补偿”机制

  13.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探索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科学合理确定生态服务价值和补偿资金额度。鼓励引导支持受益地区与保护生态地区、流域下游与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多种方式实行生态补偿。

 

完善供水应急预案

  14.制定季节性供水矛盾预案

  要针对节假日供水紧张及枯水期供水不足制定供水预案,并加强对替代(备用)水源水质净化监管力度等。

  15.完善水源地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

  对未建立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水库等饮用水源地,应尽快建立健全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组织协调

  16.加大宣传力度

  各级各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农村饮水安全知识普及,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集中供水入户的好处,主动接入自来水或农村饮水工程。

  17.制定合理水价

  水务部门要努力压减成本、算清成本、合理定价,使农村水价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让农村群众用“放心水”、交“明白费”,使农村饮水工程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18.明确主体责任

  各县(市、区)政府负起主体责任,统筹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整合辖区内水务资源、资产、资本要素,形成统一建设管理、统一运营维护、统一融资保障的城乡供水机制,同时科学制定供水水价,完善供水价格调整机制。

  19.强化行业监管责任

  水行政主管部门要负责抓好前期工作和组织实施,指导、监管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等工作。

  县级水务部门可成立农村饮用水管理专门机构,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指导。乡镇、村成立农村饮用水协会或服务性、公益性的饮用水管理群众团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0.压实运行管理责任

  农村饮水工程推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统一建管,统一运营,自负盈亏。

 

 

委员建言

 

深化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

  □王冬竹 市政协委员

  至2020年,我市已基本完成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但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方面,仍面临着“全市水务行业整体上布局分散、局部垄断”“供水管网老旧,要素保障薄弱”“管护经费缺乏”等问题。

  建议抓住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契机,整合泉州水务市场,即加快市场整合、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通过联网扩容等方式,着力优化资源配置。着重加强农村饮用水安全的运营管理。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管体系等。

 

 

 

 

进一步做好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林榕加 市政协委员

  水量和水质保障是城乡供水的关键。我市地下水资源未规模开发,集中供水以地表水源为主,较易受到人为污染。

  建议抓紧开展农村饮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建设及其保护规划。做好全市农村水源地布局规划的同时,同步对水源地水资源及水环境进行调查。对各水源地应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工程,以及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工程和规范化管理措施等。此外,针对区域地质、水质特点,推荐实用水质净化技术设备,保障农村饮水分散式供水安全。

 

 

 

 

统筹解决农村水源地保护工作

  □余嘉容 市政协常委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与生活饮用水质量息息相关。建议统筹解决农村水源地保护工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专项资金补助,统筹本级财政资金配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重点用于农村水源地保护、水源地周边农业转型,以及农村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经费应遵循谁受益谁缴费的原则,统筹加以解决,即政府财政应按一定比例进行承担,剩余部分纳入农村垃圾处理费用,对村民一并适当收取,以保证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四五”规划

  □赖清泉 市政协委员

  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建议抓紧编制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四五”专项规划。具体建议是通过区域联网供水、乡镇规模供水、单村集中供水等方式,形成“一县一网”供水格局;策划生成项目,建立滚动项目库,每3年滚动一次;污水处理工程与农村饮水工程要同步规划、同步进行;上述两个工程要整县捆绑、整县推进,并抓紧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列入中央、省预算内资金盘子或争取国家专项债券等。

 

 

 

 

完善农村供水投融资机制

  □侯祥朝 市政协常委

  完全解决区域内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资金很关键。

  建议立足泉州实际,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强化政府的组织领导,协调各职能部门,统一管理涉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各项资金;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实施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财政垫付性贷款和财政给予贴息的政策,完善农村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制度;规范地方政府水利投融资平台,培育合格承贷主体;积极引入多元化投融资主体,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比如探索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

 

 

 

 

强化水质监管 保障饮水安全

  □张朝阳 市政协委员

  怎样让农民群众喝上更放心的饮用水?

  建议强化水质监管,即完善水质监测体系,构建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水质监测平台,实现由水源地到用户终端的全程监控,安排专职人员对水源地、供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巡查。

  此外,建议摸清家底,建立档案,县(市、区)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农村饮用水安全调查,对农村地区及城镇城中村实行全覆盖,并按各乡镇各村各户建立档案;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由县主管部门统筹开展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及实施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