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市政协开展专题协商,市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等共献良策

  • 发表日期:2020-09-27 20:16
  • 字体大小:

  

 

  深化产教融合 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战略性举措。9月27日,在十二届市政协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市政府、市政协开展“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

  协商会上,市政协副主席王春金代表课题组作了主题发言,聚焦产教融合,围绕统筹发展规划、健全体制机制、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凝聚社会力量等热点,提出协力打造支撑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新引擎的意见建议;随后,11名市政协委员和市民主党派、工商联、中华职教社代表资政建言。

  

  主题发言 

 

     深化产教融合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是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今年5月以来,市政协成立课题组,深入5个县(市、区),走访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召开10余场座谈会,并发动我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中华职教社及各县(市、区)政协开展协作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提出20条“干货”,助力产教融合发展。 

    

  

  一、统筹产教融合发展规划与资源布局 

  1. 制定产教融合“十四五”专项规划 

  2. 促进全产业产教融合统筹发展 

  3. 优化整合职教集团(联盟)资源 

  4. 加快产教融合园区建设 

  二、完善产教融合体制机制与政策保障体系 

  5. 完善产教融合工作机制 

  6. 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改革 

  7. 加大产教融合型人才扶持力度 

  8. 试行校企工作量互认和津贴发放办法 

  三、 强化学校办学主体功能 

  9. 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 

  10. 提高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匹配度 

  11. 探索拓展专业师资流通渠道 

  12. 深化“二元制”人才培养 

  13. 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 

  四、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 

  14. 发挥企业推进产教融合的重要主体作用 

  15. 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16. 支持企业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和实验室 

  五、凝聚促进产教融合的社会力量 

  17. 激发行业组织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 

  18. 激活促进产教融合的社会资本 

  19. 营造产教融合发展的社会氛围 

  20. 扩大产教融合对外合作交流

 

 

  

  谢承华

      优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 

  ■谢承华 市政协委员、农工党泉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目前,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态势基本形成,但产教“融而不合”“合而不深”等现象依然存在,难以满足助力产业现代化发展超越的需要。

  如何优化产教融合职业教育体系?建议在职业院校端,加强布局调整、结构优化和基础夯实,科学编制“十四五”泉州市职业院校专业群发展规划,建立“1+N”普惠式职教体系,打造“高地-高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行业企业端,着力培育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提升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合作建设专业课程,合作培养学生、培训员工与师资。在政府端,加强政策引导,整合提升职业教育资源,构建产教融合平台,完善职业教育教研体系,打造职业教育泉州标准,建设产教融合泉州智库,开展产教融合监测、评估与评价。

  

  黄克安 

  培育和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联盟 

  ■黄克安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副校长

  我市已建有10个职教集团、7个职业教育院校联盟,但存在着“统筹规划不足、重复建设”“产教融合不深、赋能面窄”“治理结构欠优、主体单一”等问题。

  建议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千亿百亿产业群,多部门联合制定产教融合联盟建设规划,同步规范建设。多维赋能,建设虚实相融的联盟平台,推动“大平台+人才培养”“大平台+科学研究”“大平台+社会服务”“大平台+创新创业”协同发展。改善治理结构,把产教融合联盟建成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等构成,由行业龙头企业或与高校共同牵头,协同共建、成果共享、创新共赢的多元共同体,并积极与市级以上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开展战略合作,创造条件推进实体化运作等。

  

  许宏程 

  弘扬“晋江经验” 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 

  ■许宏程 市政协委员、晋江市政协主席

  近几年,晋江市坚持围绕产业需求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促进了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如何更深程度更高水平推进产教融合?建议强化创新思维,激活管理机制体制,建立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对接机制,落实国家产教融合激励政策的配套制度。强化撬动思维,打造“双师型”队伍,鼓励行业、学校技术人才双向交流,以“1+X”证书制度试点为契机倒逼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强化协同思维,增进校企深度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细化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配套政策,设立“国家工匠型双师”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能工巧匠”常驻学校等。强化配套思维,改革治理模式,积极引导行业、企业、公益机构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职教建设。

  

  温文英 

  加快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 

  ■温文英 市政协委员、德化县政协主席

  近几年,德化县着力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陶瓷、旅游等支柱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何破解“人才培养校热企冷、‘双师’队伍薄弱、校企合作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建议制定系列配套政策,把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产教融合工程,设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项资金,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促进职业院校与产业、行业、企业深度融合。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开通能工巧匠进职校的“绿色通道”,设立校企合作“双师工作室”,加快实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对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统筹管理和扶持力度。

  

  陈发沛 

  深化产业学院改革 打造产教融合支点 

  ■陈发沛 市政协委员、恒安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校企合作的实践证明,产业学院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抓手。

  建议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打造产教融合的“泉州样板”。加大政府协调力度,发挥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产教合作秘书处,处理校企合作的日常事务。以创建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试点为契机,重点支持智能制造、食品、纺织鞋服、机械、建筑等行业的骨干企业共建产业学院,鼓励我市的企业培训学院如恒安学院、安踏学院等骨干企业学院,同本市优质职业院校合作建设产业学院,开展技术人才培训,共建教学团队,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融合。

  

  周少雄 

  促进职业教育与鞋服行业 深度融合 

  ■周少雄 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

  鞋服行业是泉州传统优势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对技术技能人才有着巨大需求。但在产教融合上,还存在“校热企冷”问题,普遍缺少会教学又熟悉企业技能的人才,企业“导师”进校授课仍受“高校教师资格证”等限制。

  如何深化鞋服行业产教融合?建议设立企业驻点工作室,开展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培训,借鉴广东等地做法,由地方大、中、小、微型代表性企业在每所院校驻点,企业人员以师徒模式带领学生完成企业项目和学习任务。建议由政府牵头,组建产教联盟,实现应用型教育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建立“共享”实习基地,实现产教融合效益最大化。同时,加大财政等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完善对鞋服等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余嘉容 

  深化文创产业产教融合 

  ■余嘉容 市政协常委、民盟泉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泉州文创产业资源丰富,但面临“产业布局不合理,内涵挖掘不足”“忽视校园资源整合,缺乏专业化营销手段”等问题,产教融合尤其需要新的思考和实践。

  建议抢抓我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新机遇,推动新一轮文创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深挖地方文化内涵,将专业培养方案和创新实践深度融合,依托本市院校和文创产业机构培养文创人才。打造文创产业战略联盟,提升产教融合匹配度,融入现代元素对特色传统文化再创作,依托知名文化传媒公司打造文创娱乐传媒一体化战略,推动学校与相关企业互派师资交流合作。丰富文创进校园形式和内涵,抓住能直接转化的校园资源来带动地方文创行业的发展,如围绕入学季、各大赛事等加大校园推广和文化传播等。

  

  庄耀明 

  充分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主体作用 

  ■庄耀明 民进泉州市委会职教支部主委、晋江华侨职校副校长

  近几年,我市高度重视产教融合,不断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的精准对接,形成了产业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但是,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建议从企业需求端入手,强化产教融合“十四五”规划指引,建立需求预测机制、区域性职业教育责任制。以平台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产教融合项目对接平台、打造资源共享的高水平专业化实训基地、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等方式,集中力量扶持一批产教融合型行业企业。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分类建立不同行业产教融合的成本补偿机制,实行专业设置滚动计划,调动校企“双师型”教师互聘的积极性,将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蔡宇祥 

  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 

  ■蔡宇祥 市政协委员、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助力我市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加快产学研协同创新无疑是重要举措之一。

  建议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实现校企互惠互利,推动泉州本土院校和企业共建共享、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培养模式,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推动院校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锻炼,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合作。推动企业联合院校,建设各级各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验室,实现资源、设备、技术共享。同时,借力高端国内外强校力量,整合优势资源,引进在芯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工科名校资源入驻,多渠道搭建高科技企业和工科名校的高效对接平台等。

  

  陈朝晖 

  激发行业组织 参与产教融合的热情 

  ■陈朝晖 市政协委员、泉州市万维网络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市是福建省行业协会改革与发展综合试点城市,行业组织活跃。应积极发挥其独特优势和职能作用,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建议出台多方位、组合式、力度到位的激励政策,引导行业组织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工作中来,并选择有条件、有实力的行业组织开展产教融合试点示范。推动行业组织参与招生计划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引导行业组织帮助校企量化合作考评标准,推动建立人才供需信息互通机制和人才供给保障机制。通过行业组织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或联合建设企业大学,推动校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聚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协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

  

  余大杭 

  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乡村振兴 

  ■余大杭 泉州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黎明职业大学副校长

  近几年,我市设置“亲乡村”专业、搭建“涉农实践平台”、培养“新农人”,初步实现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乡村振兴事业同频共振。但涉农职教平台体系不够健全,涉农职校专业数量质量有限,人才支撑作用不明显。

  建议优化涉农院校、专业发展规划和布局,构建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职教平台,组建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立涉农学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发挥涉农职业教育的整体效应。加强“亲乡村”专业建设,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特别是新型农业培育为需求,着力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与发展优势的涉农专业。完善涉农专业、涉农科研投入长效机制,建立涉农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发挥技术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