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正处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我们聚焦生态领域深入探讨,旨在为泉州深入实施生态市战略建言献策,助力我市在发展中守住生态底色,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贡献应有智慧力量。针对泉州市“十五五”规划,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两江流域入海口生态景观塑造。晋江、洛阳江作为泉州母亲河,两岸沿江滨海景观线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建议在我市“十五五”规划中,持续打造滨海浪漫线,规划北部岸线串联蔡国强现代艺术中心、欧乐堡、月亮湾、青山湾、崇武古城、西沙湾等优质资源。策划南部岸线结合区域产业特色,谋划以文旅融合为核心,推动滨海文旅与产业协同发展。持续推动在建重点文旅项目建设。建设“市井十洲城”海丝文化主题街区,聚合打造泉州城市名片“海丝展示窗口”。持续推进浔美湾鸟类栖息地项目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积极开展互花米草除治攻坚效果“回头看”。开展洛阳桥两侧各60m范围内清淤以及在洛江区先行开辟洛阳桥西侧水道进行局部清淤工作。开展晋江中芸洲北侧河段、中芸洲二岛及泉州湾西侧疏浚工程可研工作。同时进一步论证和优化晋江左岸金鸡至枪城入海口防洪防潮功能提升工程工作,提升防洪防潮标准。
2.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4年,我市制定出台了《泉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年)》,开展固体废物治理专项特色任务建设,努力打造独具泉州特色的无废亮点。建议将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纳入我市“十五五”规划,在全面摸清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现状等基本情况基础上,高质量谋划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探索试点发布反映综合治理成效的“无废指数”,指导县(市区)探索通过地下充填、生态修复、路基材料等消纳渠道推动大宗固废安全规范综合利用;加快建筑垃圾等污染控制规范制定;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支持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建议我市“十五五”规划将支持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纳入其中。在沿海海洋生态系统完善的地区,支持开展红树林蓝碳、贝类碳汇产业链建设,探索完善海洋领域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同时,推广“湾(滩)长制”,更好地解决陆源污染废水排放、水产养殖引发近岸水体污染、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部分岸线侵蚀、海洋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