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台多方位、组合式、力度到位的激励政策,引导行业组织大胆试错、勇于创新,积极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工作中来。
2、从泉州的七大千亿产业开始,或者从一到两个成熟的产业开始,选择有条件、有实力的行业组织开展产教融合的试点示范工程,进而引导和推动各行业更多的企业来参与。在行业组织的推动下,下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手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共同开发新兴专业课程。
3、依托行业组织的自身优势,协助学校吸引和选择合作企业,协助双方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明确责任分工,优化合作流程,提升教学质量,减少合作阻力。实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法制化、规范化,推动建立人才供需的信息互通机制和人才数量供给的保障机制。
4、引导行业组织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帮助企业与高校量化合作的考评标准。构建分行业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体系。同时,行业应该邀请与行业相关的学校、科研机构和符合条件的学会、社会教育、培训、咨询机构组织入会,填补行业协会在人力资源和技术权威方面的不足,以克服人才匮乏和专业不足带来的困难。
5、通过行业组织聚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同时,将学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服务企业的工作量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引导学校培养企业基层技术管理骨干、行业紧缺型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型人才。
6、通过行业组织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设或联合建设企业大学,开展订单培养、合办专业、引企进校,鼓励开设行业冠名班或者创立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等。
7、推动行业组织参与招生规划的增量倾斜和存量调整。支持学校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扩大符合产业规划、就业率高和贡献力强的专业招生,对非优势、非特色专业实施暂缓招生、限期改造。对就读泉州高职院校且留在泉州就业并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专业毕业生,经行业组织认定后,给予返还学费或者其它奖励。
8、支持行业组织协调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精准助学或勤工俭学活动。鼓励企业根据学生实际工作情况发放生活补贴,承担培训课程费用,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
9、支持行业组织协调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形成政府搭台、行业组织协调、校企唱戏、共建共享,有效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