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创新协同发展模式,实现校企互惠互利。解决泉州产教融合水平不够高、校企合作有待深化的问题,可从推动泉州本土院校和企业共创共享、产学研协同深度发展着手进行。一是创新培养模式,促进产教协同育人。要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各类产教对接活动,推动院校教师到企业定期实践锻炼,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交流。院校教师也要以生产性实训为关键环节,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二是企业要联合学校,建设各级各类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验室,实现资源和设备共享,互惠互利。校企要以“专业群对接产业群,专业链服务产业链”的策略,共同探索组建产业学院和技术研发平台,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紧跟产业发展、适时调整结构的专业动态优化机制,实现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三是各级部门出台政策,解决阻碍产教深度融合所面临的困难,支持本土院校在协同创新中不断壮大,并促进形成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借力高端强校,整合优势资源。建议借鉴全国产教融合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强化工科名校资源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作用。一要根据泉州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急需人才的情况,引进在芯片、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工科名校资源入驻,如,引进电子科大、西安电子科大等高校资源,支撑福建(晋江)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等芯片半导体园区进一步发展;引进复旦大学、西安交大、西工大和福大等高校资源,推动泉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高端产业建设,以达到高端强校培养高端人才,高端人才助力高端产业建设的目的。二要多渠道搭建高科技企业和工科名校的高效对接平台,面向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共建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协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专业建设,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建立以“知识+”为核心的高校产教融合高端产业园区,从产教融合升级到产教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