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建议
德化县政协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德化县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依托本地资源,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一、德化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做法
近年来,德化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出台强农重农惠农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农业企业1100多家,其中列入农业龙头企业省级2家、市级19家,列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国家级6家、省级23家、市级39家,列入示范家庭农场省级4家、市级2家。
(一)加大产业扶持。一是政策扶持。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定》、《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建设特色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养生农业。二是资金扶持。持续组织实施农业农村“十百千万”工程项目,几年来共投入资金1500万元扶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二)做大做强主体。一是培育典型。夯实“三黑三黄三宝”等农特产业基础,发展上涌德化梨、上涌优质米、春美黄花菜、大铭生姜等“一乡一业”及龙阙黑鸡、英山淮山、蕉溪淮山等“一村一品”。二是壮大品牌。修订扶持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定,对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地理标志商标的,给予奖励和经费补助。目前已认证农产品36个,其中绿色食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27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个、国家名特优农产品名录3个并注重提升品质。
(三)强化服务保障。一是平台扶持。健全全省首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已开展产权流转交易183宗。建成农产品特色街,引进28家合作社进驻。建设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完善提升“德化供销电商”“智慧戴云”网络平台。推进山海协作,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与泉州市体工队,绿园合作社与厦门航空建立产供销合作关系,市粮食行业协会牵手4家泉州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与一亩良田众筹合作社签约共建优质米产销基地685亩。二是建立健全质量监管体系。推行标准化生产,制订发布一批国家、地方标准,组织企业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并纳入省级农产品监管平台;抓好生产过程把控,将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纳入年度检验检测工作计划;配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设备,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
二、当前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城乡发展的差距,德化县在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如下:
(一)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业组织发展规模小,资金投入不到位,内部管理粗放,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经营形式比较单一,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与集约化程度难以提升,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升级举步维艰。
(二)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镇和村级经济薄弱,配套资金无法跟上,交通道路、供水供电、电讯邮政服务、医疗服务等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成本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底子较薄,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未根本改变,造成农业比较效益低,严重阻碍了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三)耕地规模流转困难。由于推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小而散,承包户意见难统一,土地规模化流转难成功。
三、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是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同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优化产品结构、经营结构、区域结构、产业结构;着眼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努力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切实让农业成为富民产业。
(一)因势而谋,激活主体。一要推进产业化经营。①做强高效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化种养、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的现代特色农业,积极培育蔬菜、水果、食用菌(含林下种植)花卉等设施大棚和新(扩)建或改造提升食用菌工厂化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延伸,实现多重增值。②做优特色农业,推广“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进一步扶优“三黑三黄三白三红三菌”等特色种养业。加大“五新”推广,培育娃娃鱼、鳗鱼、生姜、葡萄等新的特色农业,力促农业产业增效、农民增收。③做活休闲农业,立足德化旅游资源,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聚集“产、游、住、吃、购、娱”要素,围绕风味餐饮、果蔬采摘、农事体验、农庄民宿、农产销售,培育采摘果园、农业主题公园、农家乐休闲村(渔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等多种特色休闲农业模式,推动农业转型发展。二要用活各项政策。①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大力宣传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政策激励和引导,探索农业补贴同农业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②把扶贫开发与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相结合,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和政策支持,培育增收产业,提升贫困户“造血”能力,转型成为农业实用人才。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安排现代特色农业专项扶持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帮助农民发展现代特色农业,让农村能够留住农民、农民能够通过农业致富。③制定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吸纳民间资金投向农村、农业,带动农村的发展。三要强化科技兴农。①注重运用科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引进和推广设施农业、现代特色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技、农机推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引导涉农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②加强技能学习培训,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农技推广中心等机构,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做好农技人员新老交替,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切实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③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大力推行“三品一标”认证,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投入品监管、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检验监测、质量追溯、预警应急、社会监督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时了解购销情况,尽力为全县农民用上优质放心的农资提供保证。开展动植物疫病防控,建设平安农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四要着力培育新型农民。依托德化农业信息网、12316热线服务中心加强农村信息平台建设,为广大农民“送技术、送信息”。充分利用电视台、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实用人才先进事迹,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组织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健全“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农民培训项目,筛选培育一批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创业愿望强、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民,引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二)应势而动,激活要素。一要加快土地流转。利用今年全县土地确权全面铺开的有利时机,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扩大现代特色农业的规模。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改变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土地拥有者的思想观念,引导其树立“小打小闹不是产业化”、“分散经营没有效益”的思想。发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规范流转行为,逐步提高流转给农民带来的收益,让其尝到“甜头”,促使其愿意流转、支持流转。探索流转方式,采取租赁开发、大户承包方式,适当提高租金或经济补偿,一次性或分期支付给农户;采取户际联营,创建以特色产品为主导的专业合作组织;对不愿转让或出租承包经营权的农户,采取农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经营分红;对荒芜废弃土地的承包经营者,可以采取征收土地荒芜费等方法,促进土地集约经营。二要拓宽投入渠道。建立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投入管理办法,集中用于重点乡镇、重点项目,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农业信贷支持,放宽对农信贷政策,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在专项扶持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贷款贴息,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鼓励社会对农产业投入,鼓励城市工商资本、外地资本、在外企业家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集聚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破解农业融资难题。三要做全基础设施。加快农田基础改造和设施配套,以机械替代人力,以设施武装农业,加快实施“沃土工程”,构筑现代特色农业生态保障,促进现代特色农业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三)顺势而为,激活市场。一抓好市场销售。①创新营销方式,在全国大中城市开发建设我县农特产品“专卖店”、“批发中心”、“展销中心”,发展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销售等业务,提高农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并积极抢占外地市场。②打造营销平台,加快建立农业专业批发市场,充实扩大“特产一条街”,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增强农特产品市场聚集力。③发展电子商务,加大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培训力度,着力培养现代化农民和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开展电子商务,实行线上销售;加快破解销售环节保鲜保质等物流配送难的问题,实现远距离销售。二要强化品牌宣传。①选准优势项目,引导农民发展“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项目和目前已形成的效益好、附加值高、市场销路大主导产品、产业项目,大力发展德化茶油、棘胸蛙、铁皮石斛、淮山等特色产业,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努力打造龙头示范基地。②做好品牌策划,精选特色农产品中一到两个品牌重点推介,使其成为更具地方特色、成规模、有品质、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品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致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农产品生产经营认证,打造健康、养生品牌。③加强宣传推介,采取“政府搭台,农业经营主体唱戏”的方式,通过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产品订购(品尝)会、评优评质会、采摘节等,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打造“文化牌”、“科技牌”、“绿色牌”、“放心牌”,塑造农产品品牌形象。三要拓展跨界市场。发展观光农业市场,利用我县农村自然风光发展观光农业,建设“观光农业园”、“休闲农业园”、“体验农业园”、“森林人家”、“水乡渔村”,让游客从事农耕、采摘、垂钓、饲养、游乐等活动,尽享田园乐趣,达到生态、社会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建好美丽乡村,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吸引部分劳动力回乡从事农业生产,进一步推进农业发展,推介美丽乡村游,打造集农业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游览项目,逐步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